科室動態
山東省立醫院針灸理療康復科 三伏貼開始啦?。?!
啥是三伏貼?
所謂的三伏貼療法,其源自于清朝,又名天灸,可治療多種冬季常見病、多發病。只要在一年當中最炙熱的3天,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貼上膏藥,到了秋冬就可以輕松告別以往的老毛病。古代和現代中醫師皆指出確實有其療效。
一、治療原理
1、方藥作用:中藥穴位貼敷通過
藥物的發散走竄,借助腧穴,透入肌膚,憑借諸穴部位對藥物進行吸收。
2、經絡腧穴作用:經絡的傳導和調整,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和偏衰,以達到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。
3、節氣作用:“冬病夏治”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,它是根據《黃帝內經》中“春夏養陽”的原則,利用夏季氣溫高,機體陽氣充沛,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,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,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。因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,人體陽氣浮越,此時對陽虛者用助陽藥,可更好的發揮扶陽祛寒、扶助正氣、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,并可為秋冬儲存陽氣,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,“冬病夏治”屬于中醫緩則治其本的治病原則。
二、治療作用
三伏天貼敷藥物經穴位由表入里,循經絡內達臟腑,以調節氣血陰陽,不僅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,而且還能調節機體免疫,增強機體抗病能力,起到“藥穴同療”的作用。
比如三伏貼配方中所用的白芥子、細辛、甘遂可溫肺散寒、止咳平喘、化痰散結、開竅通絡,細辛還具免疫抑制作用,可使有過敏體質的患者,減少抗原抗體反應,降低過敏發作幾率,也減輕過敏癥狀,姜汁則具有散寒止咳的效用,所以綜合使用有助改善氣喘。
三、適應范圍
中醫所指的虛寒性疾病都可以!
1、支氣管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慢性咳嗽、反復感冒、慢性鼻炎、慢性咽炎等。
2、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、肌膜炎、網球肘炎、老寒腿、肩周炎、頸椎病、腰部疾患、四肢涼、老年畏寒癥等骨關節疾患。
3、慢性胃腸炎、慢性腹瀉、脾胃虛寒、消化不良、腹部淋巴結炎等。
4、宮寒痛經、產后頭痛、坐月傷風、習慣性流產、男科病、婦科病等。
5、小兒反復感冒、厭食、消瘦、遺尿、腹部淋巴結炎、發育遲緩、脾胃虛寒、寒性腹瀉、習慣性腹瀉、過度肥胖等。
6、由免疫力低下和內分泌失調所致的各種疾病。
四、貼敷時間
1、預防性貼敷(病癥較輕,病程短者)
三伏時節,每十天貼敷一次。
2、治療性貼敷(病癥較重,病程較長者)
除三伏時節,每十天貼敷一次外,夏季還應做伏前(夏至)、伏后(處暑)節氣貼。
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:
伏前加強:2019年6月21日~7月5日;
初伏:2019年7月12日~7月21日;
中伏:7月22日~7月31日;
閏中伏:8月1日~8月10日;
末伏:8月11日~8月20日;
末伏加強:8月21日~8月30日。
五、注意事項
1、“三伏貼”不是包治百病,也不是人人適合,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需要辨證施治。虛寒體質者適合冬病夏治,這類人比較怕冷、常會覺得手腳冰涼,特別在冬季容易患呼吸系統的疾病,但對于火旺者和熱性疾病而言,相當于火上澆油。
2、貼敷的藥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辛竄藥物,有損胎兒生長發育,孕婦是禁忌。
3、皮膚有創傷、潰瘍、感染、皮膚疾病者、出血性疾病、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,“三伏貼”則會加重病情。
4、兒童體質千變萬化,不能隨意貼藥。
5、“冬病夏治”不是治療慢性病的特效藥,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,健康人可以扶陽氣,有病史者可以緩解癥狀和減少發病次數,但絕不是根治性手段,原本正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減藥、停藥。
6、三伏貼正確取穴、因病施治,但要注意遠離空調、少吃冷飲等。
一般三年為一大療程,一年為一小療程。三伏貼并非一貼就靈的靈丹妙藥,三伏貼貴在堅持,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,才能收到好的療效。
地點:山東省立醫院門診樓六樓 針灸理療康復科
聯系電話 68776596